栏目分类
今年湿毒气特严重,这2个穴位一定要多艾灸,湿气除,百病无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8:36 点击次数:89
图片
图片
夏天一到,路边摊的小龙虾配冰啤酒一上桌,谁能忍得住?可转天就遭罪了!
肛门又肿又痛,坐椅子像坐钉子,站着也觉得坠得慌,别提多别扭了。
老辈人说 “十人九痔”,其实这毛病多半是夏天的湿热在捣鬼:
就像黏糊糊的泥巴,顺着肠子往下钻,堵在肛肠里,搅得那儿又红又肿。
别急着翻药膏,身上藏着 4 个 “拆堵小能手”,能从上到下把热、湿、瘀一步步清干净:
胳膊上的孔最穴灭源头火,腰后的八髎穴排中间湿,尾骨的长强穴加小腿的承山穴,专破下焦的瘀疙瘩。
按对了,湿热导致痔疮,当天就能松快不少。
(戳上图,可进店)一、孔最穴:灭肺火
为啥孔最穴能灭肺火、还能管肛肠?这里藏着中医 “肺与大肠相表里” 的道理!
肺和大肠就像一对母子,肺在上头 “管呼吸”,大肠在下头 “管排泄”,俩人情同手足,肺里有火,大肠准得跟着 “上火”。
孔最穴是肺经上的“郄穴”,专管急症和火气瘀堵,就在手腕横纹往上7寸。
肺经的气血从肺出发,顺着胳膊往下走,孔最穴就像肺火的 “减压阀”:
图片
把蓝色艾草精油涂抹在局部,用手指重按它,能把肺里的燥热,(比如老觉得嗓子干、胸口热)顺着经络往下引,不让这股火往大肠里窜。
你想啊,肺火不往下跑了,大肠里的热就少了 “援兵”,肛肠周围的红肿、灼痛自然能减轻。
图片
二、八髎穴:盆腔湿浊排出
八髎穴为啥能排湿浊?先看它的位置:腰臀连接的骶骨上,左右各四个小坑,刚好对着盆腔。
盆腔就像身体的 “低洼地”,夏天吃辣喝冰、久坐不动,湿浊最容易在这儿积成 “沼泽”,肛门周围黏糊糊、肿胀,多是这 “沼泽” 泡出来的。
再看它的 “后台”:八髎穴属于膀胱经,膀胱经就像身体的 “排水管”,专门负责把多余的水湿往外排。
把单联镂空艾灸罐绑在腰部后方的八髎穴,艾灸罐底部镂空,借助艾草的热力,就像给盆腔的 “沼泽地” 装了个泵。
图片
既能打通膀胱经的排水通道,又能让局部气血动起来,把积在盆腔的湿浊(比如黏腻的分泌物、瘀堵的水液)顺着经络往体外赶。
没有艾灸的条件,也可以用双手搓八髎穴所在的后腰,也会觉得 “腰后面冒热气、微微出汗”,这就是湿浊在往外跑的信号。
图片
三、长强 + 承山:破肛肠的硬疙瘩
这俩穴搭档,一个在 “门口” 清淤,一个在 “通道” 疏导,专门改善肛肠的红肿瘀堵。
■.长强穴:
长强穴就在尾骨尖下,几乎挨着肛门,是督脉的 “起点站”。
督脉主一身阳气,阳气足了,瘀堵才能化开。
它离肛肠最近,一个人不好艾灸的话,我说个好用,但是不好看的方法:
找个蒸馒头的篦子,放在马桶里面,把直径4cm的石磨艾条,截断一节后点燃,自己光屁股坐在马桶上,下面艾柱燃烧,正好可以艾灸到长强穴。
艾灸能直接把肛肠周围的瘀结(比如肿起来的硬疙瘩)“推松”,让气血重新流过来 —— 就像给堵住的路口清障,阳气一通,红肿痛自然减轻。
图片
■.承山穴:
承山穴在小腿后面(踮脚时肌肉鼓起来的尖角处),属于膀胱经。
膀胱经像一条高速的排毒经脉,从头顶一直通到脚底,贯穿下焦。
肛肠的瘀堵,很多是因为膀胱经堵了,气血送不到位,瘀浊排不出去。
在承山穴所在的小腿,用长柄纯铜刮痧板刮痧,能打通膀胱经的下焦段,把肛肠的瘀浊顺着腿往体外 “引流”。
就像给瘀堵的管道开了个出口,硬疙瘩慢慢变软,疼痛也跟着轻了。
图片
俩穴配合,长强在局部 “清障”,承山在经络 “引流”,一近一远,瘀堵没了藏身地,肛肠的红肿痛自然能快速缓解。
其实肛门的小毛病,就是身体在喊:“湿热瘀堵超标啦!”
夏天少吃点麻辣烧烤,每天花 30 分钟艾灸这 4 个穴,从上到下把热、湿、瘀拆干净,肛肠才能像夏天的风一样清爽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